不讲废话,只讲认知
大家好,我是不讲废话,只讲认知的卖梦先生。
知乎上有个问题:“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?”
高赞回答说:“不是能力问题,不是外表问题,而是与自己的关系处理不好。”
很多人之所以活的很累,是因为他90%以上的精力,都被消耗在与成长无关的事情上。人们感到痛苦的原因不在于事物本身,而在于我们内心的冲突。
对一件事过于敏感,任何风吹草动,都会引起情绪波澜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不仅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,甚至对生活也有一种无聊的感觉。
01
事实上,这就代表着你具有严重的内耗人格。
内耗型人格并不明显,很难被外人察觉到,但这种人格往往会在内心产生频繁的斗争。
长期不解决的结果,就是表面风平浪静,内心却已满目疮痍。
好消息是,这种人格并不是一种绝症,它更像是另外一种形式的“青春期”,在我们内心足够强大后,就会渐渐消失。
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,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内耗型人格。
你会经常犹豫不决,一个诸如点外卖之类无关痛痒的决定,都会让你患得患失,浪费大量的时间;
你会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,一点声音,一阵小雨,都能临时打乱你的计划;
你的行动力会变差,做什么事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,行动之后也会唯唯诺诺,生怕与预期不和;
你的注意力很难集中,经常被一个个零散的想法撕裂。
由于大脑长期处于漫无目的的高速运行状态,你会很容易感觉到累,紧张,焦虑。
加之内耗往往会导致不尽如人意的结果,影响情绪,最终促成了内耗的恶性循环。
再具体一点,内耗型人格,往往具有以下外部表现:
1、喜欢定计划,但并没有实施的热情。
一旦完不成,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,觉得自己效率低下。
2、不知道自己一整天都在做什么,哪怕是什么也没做,还是觉得身心疲惫。
3、脑子里有很多想法,经常在不同的想法中来回跳跃,每十分钟换一件事做一次,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了。
4、很容易过度解释别人的想法,过于敏感。白天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,回家后能愧疚的一晚上睡不着。
产生内耗的原因有很多:比如内向,善良,发散性思维,行动力差等等,而这其中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,其实是【恐惧感】。
02
大家可以想一下,你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内耗呢?
如果现在你口渴了,桌子上正好有一杯水,你会因为懒而去不喝这杯水吗,你还会纠结半天吗?
不会,因为这件事对你来说太简单了,一抬手就能解渴,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呢。
但当一件事你没有经历过,很陌生,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时候,你就大概率会去纠结应该怎么做,需要什么东西,做不好怎么办,于是,内耗就产生了。
人们会对于无法明确结果的事情产生恐惧心理。
就像让一个人把手伸进箱子里摸东西,哪怕里面只放一个鞋刷,那他在摸的过程中也会有些害怕。
精神内耗,其实就是对于这种恐惧感的负面闭环。
遇到陌生情况过度思考,放大了恐惧感——恐惧感削弱了个体的行动力,造成了拖延或者逃避——逃避的结果,就是无法加深记忆。
也就是说,下次再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,还是会产生更巨大的负面情绪,甚至因为自卑和焦虑,比之前更加恐惧。
久而久之,内耗就会越来越严重,你会更加自卑,更加怀疑自己的处事能力。
精神内耗对我们的身体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,它更像是温水煮青蛙,一旦掉进了这个怪圈,就会逐渐沦丧,让我们慢慢成为潜意识和怠惰的奴隶。
03
不过也正是因为【温水煮青蛙】,所以在这个过程中,只要你想,就随时可以逃离。这里阿姆给到大家几个建议:
1、做计划的时候不要无脑列清单,想到什么就写什么。对于所有你想做的事情,都必须确定一个重要的等级,以及它的完成难度。
这样,你就可以优先考虑那些,你认为必须马上完成的事情,它可以帮助你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一件事上,并在做一些困难工作时有一个心理准备。
2、启动越简单越好。刚才我们也聊过了,完事开头难,事情越复杂,恐惧感就会越强烈,因此不管做什么事,启动一定要简单。
我之前有段时间然不想吃外卖了,就决定自己学做菜,可一想到做菜一小时吃饭五分钟,就又不想行动了。
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,每次一到饭点,我就随机从冰箱里拿一份菜出来,先洗净切好,再决定怎么去做。
这个过程一旦开始,我就很难停下来了,通过这种方式,满足感和延伸记忆都得到了加强,下一次开始就会变得更容易。
3、奖励。打破负面闭环最好的方法,就是形成正向反馈。单纯通过意志力来自律是很难持久的,一定要让自己潜意识里相信,做了正确的事就一定会有好的反馈。
这样,在真正去行动的过程中,才会更加轻松,充满激情。
4、不带手机进卧室。
很长一段时间我总结自己陷入精神内耗的原因,这其中的罪魁祸首,就是熬夜。
而熬夜这件事,自然和手机脱不了干系。只要手机放在床边,我就会无意识的想要去看。看书刷剧刷抖音,这些行为会给我带来大量的信息,让大脑处于一种非常兴奋的状态,导致无法入睡,失眠,精神恍惚,迟钝。
长此以往,白天的生活也会变得浑浑噩噩,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
最后精神内耗这件事,说到底,其实就是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,太容易被外界影响。
完全处于同一立场,同一条件的两个人,对待同一件事的观点甚至会完全不同。
比如对待同一份工作,有的人会觉得只要完成本职工作,其它时间摸摸鱼划划水就好。
而有的人会不断的往自己的身上揽活,以求得到更多的重视,以及更快的成长。
这里我们不去评价谁对谁错,我只想说,在面对焦虑的时候,我们完全可以转变思维,将消极的信念转化为积极的信念,说不定就会发现新的机会。
很多人都会有精神内耗的状态,但由于我们对它了解的太少,所以无法敏感的察觉到这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状态。
你没由来的累,你精神上的疲惫,是真实存在的。
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些表现太“矫情”,甚至讽刺是“闲的慌”。
实际上,只有真正有过这种感受的人,才能体会那种挣扎和负担。
但是没关系,任何时候,我们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制造者,也是唯一的终结者。
你有没有类似精神内耗的体验,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,这一次,卖梦陪你一起终结它。- End -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卖梦先生